第511章 诸葛亮骂王朗!祖宗不足法! (第1/2页)
虽然郭嘉先声夺人,攻势凌厉,但郑玄到底还是饱读诗书、通晓古今的大儒,很快就从郭嘉的言语中找到漏洞并且加以反击,将局势再度逆转回来。
“郭司徒只看到了儒学之表象,却未洞察其精髓。”
郑玄一番论罢,又继续说道:“老夫深研儒学几十载,对儒学也算有粗浅见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二字,是我儒家的根本所在。三纲五常、礼法荣辱,皆是由此而来。”
“我煌煌华夏自春秋至今,是以儒学为基,方才令人心凝聚、忠孝长兴。”
“老夫不否认有小人借儒学而谋私利,然儒学并无过错,圣人之言与圣人学说亦无过错。”
“郭司徒当初于危难之际襄助陛下、袁司空亲手弑父大义灭亲,岂不正是忠孝二字的最好诠释?”
郭嘉无言以对,更无法反驳。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劣势所在。
大汉以儒治国,儒法有种种弊端是不错,但正面的影响更大,因此他刚刚一直在避重就轻。
而且发自内心的讲,他也并非是全盘否定儒法治国的理念,他只是想以新学发展技术、选拔人才。
但很遗憾的是,这场新旧之争关系到晋升之路的归属,因此只有其中一方胜出才会结束。
“好!老师果然厉害!”
在辩台下面,崔琰见郑玄取得上风,忍不住低声喝彩道,心中十分兴奋。
其他各大世家家主们也都露出了笑容。
一番言论直接把郭嘉说得都无言以对,真不愧是当世第一大儒。
这次的辩论已经稳了。
但在这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郑公言郭司徒只看见了儒学的表象,但郑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有人纷纷看向郭嘉身后。
只见庞统站起身来,微微一笑后拱手道:“晚辈庞统,来与郑公辩第二场!”
刚刚第一场辩论已经算是结束了。
很明显郭嘉没有辩过郑玄。
那么这第二场,则是由庞统出马。
台下众人见此都面露异色,庞统的牙尖嘴利在辩论开始前就展现过,这绝对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华歆见此有些坐不住了,本想起身应辩,但见郑玄没有动作,只好忍耐下来。
郑玄目光幽深地看着庞统,问道:“小友言老夫只看见了表象,此话何解?”
庞统笑道:“郑公说得没错,儒法的确有种种益处,这一点自是不可否认的,郭司徒也并未否认过。”
“郭司徒的观点也很明确,儒法是好的,但已不适应当今的时局,更不能满足我大汉发展的需求。”
“这一点我们很清楚,但郑公却只看见了儒法好的一面,却看不见儒法并不能让大汉富强的事实。”
“国家何以致富?何以为强?百姓能吃饱穿暖、国库充盈为富,军队兵甲齐备、铁骑无数为强!”
“然而这两点,儒法都无法满足。”
庞统起身在辩台上踱步,神态自若,随后他将目光看向郑玄,说起了一则故事。
“我当初游学之时,曾偶然听到一干农活的农夫与一书生的对话。”
“农夫对农活苦不堪言,抱怨不休,书生听后便搬出圣人之言安慰他,说圣人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郑公可知那农夫是如何回答的?”
庞统对郑玄笑问道。
郑玄缓缓摇了摇头。
庞统哈哈一笑:“那农夫说:圣人啊,最喜欢胡说八道了,你让他在这种一辈子地试试?”
“那书生无言以对,最终掩面而去。”
“不知郑公若是那书生的话,会如何回答农夫的这一问题?”
郑玄眼帘低垂,沉默不言。
因为这一问题无解。
无论跟农夫说再多大道理,再怎么安慰,都无法缓解农夫干农活的辛苦。
庞统这一破局的角度可谓刁钻,他也不谈儒法之弊,只是讲述客观事实,但偏偏又能让人无法回答。
你说儒学好、圣人之言妙,但这些能当饭吃吗?能当兵器用吗?能抵挡敌人吗?
而这,也正是儒学最致命的问题。
“当初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儒学却仍让世人困于繁文缛节,那些腐儒皓首穷经只为了寻章摘句,于乱世中毫无用处。”
“最终还是靠陛下英明神武、诸将勇猛杀敌、群臣谋略频出,方才击败各路强敌,平定天下。”
“因此想要令我大汉富强,儒法只能为辅,唯有大力发展新学,改良兵器、兴修水利、革新农耕、增强国力、才能令万邦来朝!”
庞统面容虽丑,但在说出这番话时却是慷慨激昂,格外振奋人心。
“说得好!”
台下的吕布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重重一拍桌子,大声叫好道。
他没想到这小子看起来丑,说话却这般中听,简直说到他的心坎上去了。
陈宫瞪了吕布一眼,但也没说什么。
因为他心里也很认同庞统的话。
庞统这番破局,堪称精妙,难怪能被天子选中参加这次辩论。
连吕布这个大老粗都被说动了,更遑论台下的其他士子了,不少支持儒法的士子们在听完庞统的辩论后,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华歆脸色相当难看,他很想上去反驳庞统,但却又找不到可以反驳的点。
王朗见华歆不动,而郑玄孤立无援,于是主动起身道:“你这竖子当真是巧舌如簧,竟出此大逆不道之言!”
“儒学传承千载,是我华夏文明之根,礼义廉耻皆出自此。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周游传道,方使我华夏有别于蛮夷!”
“如今你却大放厥词,称圣人教诲无用,如此置先圣于何地?又置历代先帝于何地?”
“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皆从儒法而来,我大汉以孝治国,依你之言难道这都是错的?”
“你好大的胆子!”
王朗的这番话着实是在胡搅蛮缠,强行扯开话题,并且给庞统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大汉以孝治国,你反对儒法就是反对先帝定下的这一理念,你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