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面对强敌 (第2/2页)
邵指导员指着他们一通乱骂,实际上他的内心也慌得不行,骂完之后盯着前沿阵地,看不到进攻的美军,但是枪声上来判断,美军开火的非常激烈。
邵指导员内心固然慌乱,但面色十分沉稳,用望远镜不断地看着,隐约看到了夏远的身影,在不过膝的堑壕里来回移动,时不时的蹲在地上,向敌人开枪,先不说枪法,单单是开枪的速度和频率,如果在能够保证命中率的情况下,这样的开枪频率,对于美军而言,绝对是十分恐怖的杀伤力。
他望着夏远,心中骇然,交战激烈,但迟迟不见美军的身影,这意味着夏远竟然凭借一己之力,压制了进攻的美军抬不起头来。
心中骇然,却更多的是高兴,有他在,一连的战斗力提升了太多太多,第一次,美军的进攻侧重地点是比较平均的分散,但压力明显是在左右两侧,夏远主动放弃了后狙击小组的同志的支援,带着孙长贵坚守左翼,两个人顶住了敌人一个连的进攻。
估计孙长贵没有帮上太多忙,全靠夏远一个人坚持着,可惜孙长贵还是牺牲了,夏远说,孙长贵是被敌人的狙击手杀死了,他也为孙长贵报仇了,不光报了仇,还把敌人给打退了。
而现在,敌人的第二波进攻将至,却迟迟不见敌人的身影,明显被夏远一个人压制的无法动弹。
子弹在阵地上交互飞窜,噗噗的打在坚硬的石头上弹跳开发出biubiu的声音。
夏远靠着一己之力,将一个营的美军压制的无法动弹,但他身上的压力也非常大,敌人的炮弹,宛如雨点般密集的子弹向着他的位置覆盖,每打空一个弹夹,就需要更换位置。
在射杀了至少几十名美军后,夏远深深的吐了口气:“一个营的美军压力太大了,对付一个连的还可以,一个营的就有些勉强。”
敌人呈左中右摸上来,自己也只能够顾全一个方向。
要说唯一的好就是美军的进攻相对比较疲软,这倒是给了夏远的便利,怕死就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二战时期的美军还算是非常强势,尤其是在对付日本鬼子方面,美军都有着各种buff的加持,珍珠港事件爆发,经过本土媒体的大肆宣扬,添油加醋,各种鸡汤文案搭,让美国境内无数青年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呼吁美国参加二战。
无数青年更是参军,立志要消灭日本鬼子,为国家,为他们的人民贡献力量。
在这样的驱动之下,美国堂而皇之的参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的爱国青年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确实厉害,不乏一些握着手雷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
到了朝鲜战场,这种buff消失了不说,经历了二战,那些真正勇敢的美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都退役了,抗美援朝战争刚爆发时,不少美军王牌部队几乎都沦为空架子。
大量参加过二战的骨干老兵退役,因此充斥着大量既吃不了苦,素质也堪忧的新兵。
根据一些美军军官的记录,这些临时入伍的胆怯新兵连武器使用都不标准,而且很排斥徒步行军或复杂地形巡逻。
再加上这是一场侵略战争,一些具备文化学识的都非常排斥这场战争,如果不是督战队在他们屁股后面架起了重机枪,估计这样的士兵,到了战场上就很快被志愿军冲散。
对比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斗力简直可怕,这与日本鬼子国内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武士道精神熏陶下的日军步兵不但很重视白刃战,也很重视精确射击。
抗战初期,日军神枪手被要求卧姿射击对300米外的人形靶标5发全中,每三发弹着点距离不得超过一个拳头!对300米内移动靶必须4秒内首发命中,否则就要被严厉惩罚。同时,日军狙击手还被要求在任何环境下利用建筑物残骸以及植被快速隐蔽,并依靠观测光线和风向变化判断战场态势,甚至还要依靠极少的食物在野外生存一周左右!
有了狙击手的加入,战场形势几乎呈现一面倒,国土沦丧的速度快的让人头皮发麻。
所以,这样的美军除了依靠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绝对的海陆空三栖优势,单兵战斗力非常堪忧。
志愿军完全能够做到以一敌十,甚至一个人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一个营的敌人,在夏远面前,被压制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只可惜他身上携带的弹药在敌人第一次进攻的时候,就消耗的七七八八,地面上又被敌人的炮火翻了一遍,泥土里除了水渍,就是敌人的身体组织,甚至阵地上有断裂的人骨、血肉和内脏。
经历了上甘岭,夏远对这早已经见怪不怪,上甘岭的阵地上两步蹲下身子,都能看到碎肉,抓一把土,不是土里掺杂着弹片,而是弹片里参杂着泥土。
打光了身上的所有子弹,夏远又不忘记把身上的手雷一并丢下去,他在美军狙击手身上缴获了一旦子弹,还需要在后续的战斗之中使用。
摸到了后边,众人赶忙迎上去,询问情况。
“敌人一个营的兵力正在往山上进攻,我阻击了一会儿,但不是办法,赶紧散开,找到自己的战斗位置,敌人来势汹汹,估计这一波进攻,不太好打。”
夏远又叫住了陈烈,把那一把带着八倍镜的春田m1903A4步枪丢给了他。
“这是啥枪,长得这么奇怪,上边这个黑筒子是啥?等等,这枪有点熟悉,跟花旗中正式有点像啊。”老陈接住了枪,有点爱不释手,用眼睛朝着瞄准镜瞅了眼,吓了一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