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九章 良渚研讨会 (第1/2页)
“对玉器的使用及相关礼仪的形成,是长江下游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玉礼器系统是从作为装饰的玉器演变而来,在凌家滩文化中晚期,便已出现复杂的玉器使用现象,以及尚在完善之中的礼制。”
“在墓主下葬过程中具有一套复杂的丧葬礼仪,如高等级墓葬在棺底铺有成排石锛、凿,身下和身上叠置石钺等,胸前配戴成组的玉璜,而棺外则随葬陶器等,不少器类还有成对随葬之仪。”
“但凌家滩总体上还没有清晰、规范的制度,相互之间的配伍关系并不十分稳定,处于创新发展状态。”
“良渚文化自早期开始,高等级墓葬以随葬玉器为主,特别是琮、璧、钺等高级别玉礼器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形成了一整套以玉器使用为核心的较完善礼仪!”
“玉琮、璧、璜、钺、各种头饰和柄饰,创造的“神人兽面”,都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钺也成为显贵男性的权杖,玉璜则成为女性的象征。”
“除玉器外,随葬品中的陶器组合也更加规范。”
“以玉器为核心的整套礼制,已成为良渚社会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
余杭良渚考古基地内。
一场有关于良渚文化的研讨会,正在进行之中。
来自浙江考古所,专门负责长期研究良渚文化的课题专家,正在主席台上,对参会的,从其他地方赶来帮忙的考古人员们,进行讲课。
陈翰和孔建文等来自社科院考古所的同事们,也都坐在下面,认真的听讲。
虽然说,大家都是干考古的。
但是,他们其实都没有亲自参与过良渚遗址的发掘工作,对于良渚遗址的了解程度,全靠平常自己去关注浙江所这边的消息。
也就是纯凭爱好。
现在的华夏考古,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细分了。
一个研究殷墟的人,不懂良渚这边的考古细节,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样,一个研究良渚的人,不太了解殷墟的发掘情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作为专业的考古人,哪怕是粗略的了解,那也比大部分普通人专业多了。
以前陈翰他们的粗略了解,确实是够用了,只是现在他们要亲自参与良渚考古发掘工作了。
那就必须要进行一些补课了。
补课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关于良渚的最近研究成果。
省的到时候挖着挖着都不知道自己挖出来的东西是大发现还是已经发现的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自凌家滩文化开创玉器创新的时代以来,各种奇异形态和风格的玉器,从多样化的艺术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制度。”
“到良渚文化早期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规范器型、规范纹样、规范组合的制度,但在玉器上表现出的极其复杂的纹样,却显现了以高端艺术技能结合特殊器物形态,控制社会运转的礼仪或宗教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龙的形象,应直接源自区域内的崧泽末期文化,并显示出与凌家滩文化及更为遥远的红山文化具有一定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